汉堡-哥本哈根-柏林

十一日。早上出发前还头一次用电熨斗熨烫衬衫。今天依旧是绵绵小雨,好像秋天的红色和金色都要被洗掉了。

从天上感受芬兰的秋天,像是放太久的花椰菜

第一站是柏林。只是走马观花地闲逛了一圈,就出发去汉堡了。

与慕尼黑比起来,柏林算不上繁华。施普雷河从城市中心穿过,宽阔的道路和大片的广场绿地,都有种空旷的感觉。既有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,也有铁锈般的历史遗物。

施普雷河
中央火车站,在两座塔之间连起来几个楼层,铁路从下面穿过。

即使不用太留心,也能发现这个城市里的各种理想和矛盾。这不是一个可以埋头赚钱,安稳生活,不闻政治的地方。

靠近议会大楼的路牌。
议会大楼。

在议会门口摆摊的反对派人士。内容是呼吁世界改变对德国不公正的看法和做法,德国已经是一个崭新的国家了,不再是纳粹。德国不应该继续赎那些没有尽头的罪,德国人不应该继续背负历史的罪责。

在议会广场前看书的德国姑娘。背后是政府办公机构的大楼。

柏林的一些地方仍然保持着东德的特色,比如这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红绿灯。已经过了二十七年,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仍然有东德和西德的概念。

德国最重要的象征之一,勃兰登堡门。顶部是胜利女神驾驶四驾马车的青铜雕像。纪念普鲁士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。可能对于德国而言,能保有一个以胜利为名的遗迹,是异常珍贵的。

反美宣传。

这条街的名字是 ,意思是“菩提树下”。

施普雷河沿岸。大量使用黑色钢铁的建造风格,是柏林与现代格格不入的一面。

繁华一些的购物街。

桥上的鹰雕塑。

柏林现代的一面。在阴天的傍晚,非常黯淡。

在柏林拍的最喜欢的一张照片。

晚上乘坐火车到达汉堡。

旅馆房间。这个旅馆的每个房间都代表了一种不同地区的文化,有一些特殊的手工艺装饰。

住在红灯区的大街,楼下全是拉皮条的。在人行道上,紧挨着坐着,躺着很多流浪者。他们有的抽着烟,有的喝着酒,有的呆呆地看着我们,有的在睡。忍不住会去想,为什么不可以每个人都幸福地生活呀,为什么,为什么。那种被刺痛的感觉,还在一直一直困扰我。

街对面是一个夜市,有卖各种奶酪,面包,香肠,海鲜和各种小吃的。

有一个提着塑料袋,穿着风衣的又高又瘦的老人家问我,你有没有零钱,我想买点吃的。

排队等烤肠。

埋头吃海带的洵君。

晚上可以听到路上轰鸣而过的汽车。巨大电子广告牌的光也从窗帘的缝隙透过来。睡不好。

十月十二日。

POLIZEI 是警察的意思。一路上,都在学点德语。

通向港口的街。

小广告贴满。

以为,每个城市的整齐和简洁都是一副空空的骨架,而这些杂乱和无序才是鲜活的生命。

汉堡港。

与另一个游客尝试用德语交流的洵君。

港口的小店。

在德国转了一圈,真没看到什么心动的纪念品之类的东西。所以什么也没带回来。

怀念一下我的长发。

排排站的海鸟。

三桅帆船。

海边的铁路桥。

长达一公里的河岸阶梯,呈波浪形,一段面向河道,一段面向城市。

在汉堡拍的最喜欢的照片之一。

仓库城。由错综复杂的河道分割,以众多桥梁连接,无数高大的红砖建筑如出一辙。应该是汉堡最有特色的景点吧。其中的很多仓库仍在使用,但也有一些改造成了其他用途,比如艺术馆和博物馆。

一个看起来很棒的三棱柱。

一个看起来很棒的方桶。

登上教堂的高塔。共有一百三十米高,我只到了多半的高度。

只剩下一座塔的教堂遗迹。

地球天使。

世界上有很多饱受战乱的国家。但是很多都将那些战争的伤口掩盖掉了。这个没有什么游客造访的遗迹,一直突兀地站在这里。让刀剑生锈,平安久长。

下一站,是微缩景观世界。这应该是汉堡室内最好玩的地方了。

十分精细的地理模型,运行复杂的火车,汽车,飞机和船舶,及其丰富的场景故事,以及昼夜变化中的奇特感觉。

十三日。

出发去哥本哈根!

传统丹麦餐馆。

感受到丹麦人真得很热情主动,相比德国人或是芬兰人。也更具有幽默感。

很有现代设计气息的旅馆。可惜的是,在应该留有插头的地方却什么也没有,十分不便。

十四日。

街边的民居。

在哥本哈根好像每个人都在骑自行车。而且有很多复古的,很文艺的自行车。

在哥本哈根最独特的一站:克里斯蒂安尼亚,又称“自由城”。

位于城市中心,是一个被两条河道分隔的狭长地带。由嬉皮士,艺术家和自由人士构成的居民,擅自创建了一个无政府主义的自治社区。这里一头是卖大麻的无法之地,另一头是艺术家隐居之所。走在里面,似乎完全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世界。这里的风格和气氛都和城市的其他地方背道而驰。从热闹的入口,到空无一人的深处,诡异而阴森的感觉。我不会想要生活在这里,但是这里的人们的思想仍然是令人敬佩的。除了适应这个不合理的世界之外,你还可以创造一个自己的世界。虽然它更加不完美,但它是属于你的。看到一个小牌子:

Don‘t be a tourist. Get a life.

站在河边,看着对岸那些舒适明亮的现代公寓,再回头望望那些低矮狭小的排屋。

哥本哈根的城区有好多条河流贯穿。桥梁和船舶是特别的精致。

真得有些人住在船上,应该是十分特别的生活方式吧。

在最繁华地带,有一个小小的广场。当地人在这里做游戏,并邀请游客和他们一起玩。

跳绳我还是很可以的!

在通向丹麦设计博物馆的一条大街上,有很多家具和室内装饰店。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,都要比赫尔辛基更高。丹麦的著名家具品牌和设计师很多,但是芬兰只有 Artek。

在哥本哈根最重要一站:丹麦设计博物馆。

不是很理解为何一进门摆的就是芬兰的 Alvar Aalto 的椅子。这不是丹麦设计博物馆么。

第一部分是临时展区,讲日本文化元素对丹麦设计的影响。

第二部分是 Fashion 展。虽然基本上我对 Fashion 不感冒,但其中的一个 The Little Black Dress 系列我还挺喜欢的。

然后是最重要的家具部分了。

真的有好多好多椅子。

还有一些好看的吊灯之类的。

虽然家具方面比芬兰设计博物馆丰富一些,但是玻璃陶瓷之类的就没有看到有什么亮眼的设计。

丹麦的家具行业并没有停留在过去的辉煌,即使现在,那些功成名就和初出茅庐的家具设计师仍然会聚在一起,以一个共同的主题设计家具,互相交流,并在 Cabinetmakers' Autumn Exhibition (SE)上展出成果。SE 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,希望芬兰也能形成这样的传统,以免因为几个著名设计师的退休而让设计行业逐渐衰落。

傍晚的时候,去了一个五角星形的军事要塞。

然后是最重要的地标之一,美人鱼雕像。

周围围着好多拍照留念游客,感觉好讨厌。其实自己也是个游客,为啥要讨厌其他游客呢……

在等上菜,读书的我。

晚上写了明信片。

十五日。

主要是在城区里逛街。

哥本哈根城区有很多修剪地很漂亮的公园,和赫尔辛基那种随性生长的树木是完全不同的感觉。这一方面,我还是更偏好赫尔辛基的风格。

晚上出发去柏林。本以为买的是火车票,结果发现是汽车票。连很多在德国的朋友也不知道原来 DB 还有汽车呀……于是我们绕了好大个圈子终于找到了等车的地方。夜里在汽车上睡不好,中间还要乘船渡海,下车到船上待一个小时。累。

十六日清晨,抵达柏林。

住的地方是一条很宽的大街,两边都是各种奢侈品牌。楼下就是 LV 的店。

一群在等待参观的中学生。

威廉皇帝纪念教堂,同样是二战被毁的遗迹。剩下的结构只有原来的不足四分之一。教堂的大部分功能,被旁边的两座战后重建的教堂所替代。

战后重建的教堂。

在教堂的背面,有一个民间纪念近几年欧洲恐怖袭击遇难者的地方。WARUM? 的意思是,“为什么?”。

当我离开这个地方的时候,有个穆斯林大姐拉住我问我要钱,我有些怕说没有,她就把我手里还没喝完的汽水瓶拿走了。

在广场的喷泉旁,也有很多乞讨和流浪的人。

在洵君去水族馆看鱼的时候,我坐在台阶上看人们来了又走。

傍晚的歌剧院。两旁一模一样的两个教堂,一个是德国大教堂,一个是法国大教堂。

晚上邹洵学校的一个博士学姐请我们吃饭。学姐说柏林虽然大家都穷,但是特别开心。以及教导我们,未来广阔,要敢作敢为,不要妄自菲薄之类的。

晚上,在一处广场上有反对派集会。周围全是警车。在中国从来没有见到过。在芬兰也只是见到过一两次小规模集会。而在柏林这几天,这样的事件似乎从来不少见。

某个很著名的大雨伞。

柏林电影节的星光大道。

十七日。

有人告诉我,柏林有一个叫“啤酒花园”的地方,景色很美。虽然我不能确定我最后找到的是不是他所说的那个地方。

柏林的秋天比赫尔辛基更漂亮。色彩更加丰富,阳光也更加明媚。

胜利纪念柱。

下午逛的几个地方都和二战有关。

一小段柏林墙遗址。

“恐怖地形图”。是掩埋在地下的原纳粹“盖世太保”机构所在地。这里被用来关押和处决反对纳粹和希特勒的政治犯。以“恐怖”称呼它,是实至名归的。

欧洲遇难犹太人纪念碑。

傍晚,走过了柏林的大街小巷,感受了很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。

查理检查哨。

最后很震撼的,是柏林墙最完整的一段,又称“东边画廊”。

十八日。

基本上最后一天都在代购东西呢。跑了好几家商店。最后的时间好像不多了,但是想去的包豪斯博物馆还很远。于是放弃了这个计划,安安心心吃午饭。

下次再来吧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