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愿者模式和激励设计

我的硕士毕业设计题目是免费的互助共享社群,群体范围限定在阿尔托大学 Otaniemi 的学生村里。租借,共享,共享消费之类点子很多人已经做过了。这个项目的特别之处在于没有资金流动:借得东西,获取帮助的人不需要付费;借出东西,给予帮助的人也不会得到物质回报。当然,也没有押金。

不需要付费会更加方便,也更经济。但是会带来两个严峻问题:

  1. 在没有租金和押金的情况下,陌生人之间如何信任?物品的价值如何影响人们的选择要不要信任他人?信任建立的过程中,有哪些有趣的互动?
  2. 人们不仅要贡献自己的所有物,还要贡献宝贵的时间。在没有物质回报的情况下,如何激励人们持续贡献,如何给予他们精神回报和满足感?

第一个问题似乎比较容易用实验的方法得到结论,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在一些案例中,陌生人是可以建立信任的,这就是 Airbnb 的核心理念之一。

第二个问题就难了。

自由软件和开源项目

最近读了一篇文章《 Open source projects rely on donated time—what motivates participants? 》。学者调查了 R 自由软件/开源项目的开发者,希望了解他们贡献力量的动机。

这个研究做了一个假设限定:开发者是出于利他主义(Altruism),而非权利欲。效果指标是贡献量和参与持久度。重要结论有:

  1. 同时具有内在和外在动机的人,作出的贡献更多。
  2. 工作具有社交元素的人比单独工作的人更愿意贡献。 R 开源项目非常重视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。
  3. 全职工作者参与更多,尤其是统计学相关的部分,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本职工作于此相关。而学术背景并没有直接联系。

这些结论并没有什么新意,只是头一次实际地验证了人们的认识。我们再回头来看已知的事实,发现新的细节。

自由软件的诞生就是因为不满闭源的商业软件剥夺用户权利。在上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,自由软件从无到有,从弱到强,都是人们实践理想的结果。他们代表着自由软件精神,而自由软件也代表了他们。时至今日,自由软件依旧以理想为首要目的,而不是功能性,商业价值。人们交流自由思想,而不比较技术能力高低。

有着类似思想的人容易聚集,形成社群。人与人之间的联系,信任,依赖,会形成推动力。在一个项目开始三年以后,很少有人依旧保持着最初的兴趣。但是身处社群中,让他们感觉有存在感,成就感,工作的意义得到认可。兴趣是最初参的动机,社群联系是长期参与的动力。

这个世界充满多样性,自由软件的世界不仅多样化,而且有大量参与的机会。你可以成为既有项目的一分子,也可以另起门户。不管是合作统一还是分化对立,都能得到认可和尊重。任何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,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。他人的认可非常重要,那些受到关注,有大量用户的项目通常会延续下去;而那些只能自己使用的自由软件,会渐渐衰落终止。

Flattr

Flattr 把点赞变成了微捐赠。在读者为网页, YouTube 视频, Github 开源项目点赞的同时,一小笔捐款会被分配给创作者。读者设定每月捐款数额,此数额被分配给被点赞的内容。

这种分配方式使捐赠者不用纠结应该捐多少。不是捐一次多少钱的直接逻辑,就放心大胆地 Flattr 吧!
用户行为被巧妙替换,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捐款,但大多数人都喜欢点赞。因为看起来像是在点赞而已,捐赠行为会更加积极主动。

generosity

Indiegogo 推出的另一项众筹服务,为个人或家庭筹集生活资金。 Indiegogo 的运转动力在于各种有趣奇思妙想的项目,捐助者可以获得一些回报。受捐助者通常是艺术家,导演,科学家,发明家,创业者。而 generosity 则是一次探索未知领域的挑战,帮助那些被遗漏的,世界边缘的人们。资助无家可归的人,孤寡老人,残障人士基本上得不到物质回报。事情虽然有意义,但完全不及 Indiegogo 那样有趣。人们为什么要长期参与呢?完全靠恻隐之心吗?

他们其实也没有特别的方法,还是讲故事。讲一个感人的故事,然后非常大范围地传播。实际上整个 generosity 把这个大故事讲好了,个人的小故事,即使讲得不是特别出色,也能获得足够的资金。让用户把注意力放在慈善上面,而不是捐助资金的行为。


📅

📁

🏷️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