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浙大玩机器人

在浙大的三年多都在玩机器人,完全的业余爱好。在浙大的环境中是非常有利的,有很多难得的机会和资源。

机器人协会

机器人协会也可以说是机器人俱乐部,是一个机器人同好会。和大多数科技社团不同,他们真的在玩技术。有教学,实践制作,还有比赛。

对于新生来说,最早接触机器人的机会就是进入机器人协会。机器人实验室和机器人比赛都是高年级才能参加的,而且需要技术基础。而加入社团是不需要基础的,每周有专门的小课堂,面向新生教学。

专业也并不是很重要。在机器人协会学到的技术和课程关联不大,完全可以从零学起。新生在学习机器人技术的时候,往往还没有接触过编程、电路和机械的课程,大家的起点是类似的。

中控杯

中控杯机器人竞赛每年一次,为期八个月,从九月报名至次年四五月份比赛。

参加中控杯比赛的多为大二大三学生,也有少数大四学生。比赛需要基本的机器人技术,如单片机编程,简单电路原理,机械设计与制作。由于大类培养模式,刚刚上大二的这些学生还完全没接触过专业课程,自然不会懂得。但如果第一年在机器人协会学习过,这些知识都会懂一些,在比赛过程中加以深入,完全可以应对比赛。而大三的学生上过专业课程,技术积累多,会稍稍占些优势。但比赛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机器人整体的设计,以及投入制作调试的时间。在这方面,大二的学生反而会更认真。第七八届比赛,冠军都是大二的学生。

比赛三人一组,一般会分担机械、电路、编程部分。团队内部交流协作至关重要,只有大家都投入,才能在八个月后成功参赛。

为什么要参加这个比赛?

如果是出于兴趣,对机器人技术的热情,或者想锻炼自己,这是一个合适的选择。过程中会自己制作机器人,让它完成一个比较难的任务。不仅要调动各种技术知识,开发解决问题思维,甚至还要考验团队协作、责任感、学业与爱好的取舍。如果想做一个Geek,这个过程会带来全方面的积极影响,只要坚持到最后,不管最后能不能得到好名次。

如果是想借此机会保研,可能会比较失望。中控杯仅特等奖有保研资格,但特等奖已经两届未出。对于这样一个概率极低的事件,却会付出比其他途径都要多得多的磨砺。其他保研的机会有很多,而且也容易很多,我就不一一列举了。大二参加过中控杯,也可以很容易进入机器人实验室。浙大的机器人实验室几乎都是全世界前十名的队,保研很容易(浙大的标准是,世界前八名即可保研)。虽然我一直不喜欢把保研和玩机器人扯在一起。

应该投入多少精力?

在方案设计阶段(前三四个月),这可能是一周中最重要的话题,要常常画图纸,学技术,构思方案。应该是和一门很难的课程所需精力相同吧(比如C语言程序设计)。在制作调试阶段(最后四五个月),这会成为生活的主要内容了。当然也有人会投入比较少,因为技术很好或者不打算花时间。但对第一次做机器人比赛的人来说,付出足够的时间是很必要的。只有在投入达到一定程度之后,才会有明显的收获。而且这个比赛真的很难,要用的技术很多,题目又刁钻,自己制作的机器人又需要大量时间调试。大多数没有投入足够精力的同学后来都半途而废了,这样不是更加浪费精力?

参加中控杯也是有一些好处的。如果中控杯成功参赛,日后申请进入实验室就会非常被青睐。尤其是几个机器人实验室,非常关注这一点。

IDC

IDC是一个国际性的比赛,但又不是那种大学间对抗的,而是注重学生交流的项目。每个学校都会派几个学生参加,学生们混合编组,进行几天的workshop,设计机器人完成指定题目。即有国际交流,又有良好的实践环境,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呢。

参加IDC的五六个名额是在全校公开选拔的。每年秋学期都会有宣讲会,介绍这个比赛。学生之前必须选修两门机器人课程,课程最后的作业也是一个小型比赛,要两三人一组制作能完成任务的机器人。比赛的结果将决定最终人选。可以说并不容易。

小仿人组/ZJU Dancer

以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为目标的机器人队,2013年是小仿人足球机器人组世界第三名。

Robocup是世界三大机器人赛事之一,形式是机器人足球赛。由于机器人体型结构差异,而分为了多个不同组别。浙大有小型(轮式),小型仿人,中型仿人。

这也是我曾工作过的地方。团队规模十人左右,每年招新之后可能会有二十多人。在机械设计、电路设计、程序设计方面都需要人手,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团队。由于是双足型机器人,算法和机械结构设计都非常有挑战性。内部具有复杂的电路控制,甚至有PC主板和操作系统。设计它的电路也不容易。

目前主要参加中国机器人挑战赛和Robocup。国内赛七届冠军,国际赛近两年都在前五名。

知识共享许可协议
在浙大玩机器人 由 郭云鹤 创作,采用 知识共享 署名-相同方式共享 4.0 国际 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