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学长

从踏进大学校园,又变成了一个新人。这个环境中的很多东西都是不同的,要重新学习。那时候自己好多东西不懂,因此也就没什么顾虑地逢人便问就好。

日子久了,渐渐增长了知识,知道了好多东西。在生活中游刃有余,学习上可以有目的地投机,社会工作得心应手。不过我们心里还是把自己看成是新人,因为前辈都比我们要年长,应该也更有经验,更智慧。

当第一次被别人称呼为“学长”,仿佛自己就突然变成前辈了。

然而,除了这种称呼的变化,实质上的演进有多少呢?微乎其微。

我们可以从这里得出一个结论:在成为学长是一个被动的过程,我们可能并未做好准备。然而过早接受这个名字是十分危险的,在后辈面前我们往往变得自负、执拗:轻易做出判断,不愿承认错误,未经深思熟虑就给出建议,以为自己知道的就是事实的全部……对于那些对前辈抱有极大信任的后辈来说,这种误导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。

前辈和后辈之间,维系这种尊重的纽带——信任,是十分珍贵而脆弱的。作为学长,本身意味着一份责任,我们的言行对后辈影响巨大。

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学业上的失败,就随便告诉后辈“看书有什么用”。

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,就不负责任地为后辈定义“大学的意义”。

我们不能以自己的能力评估他们的理想,告诉后辈“这不现实”。

我们不能用“混”大学的态度去行动,为后辈作这样不堪的榜样。

可能我们偶尔一句对教育的牢骚,就令听闻的人对自己的大学生活产生悲观。

可能我们一味宣扬考研或者留学,就引导一个人走上了不属于自己的道路。

可能仅仅是一点点对理想的悲观,就将消极的情绪轻易地感染了其他人。

孔子说: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。

他自认为比常人更懂礼,还要七十岁才能“从心所欲”,可见“从心所欲”并非易事。人的一言一行都发挥着作用,作用意味着责任。人不能谨言慎行,便是抛弃了责任。

那些仰望我们的后辈,我们用什么回报他们的信任呢?


📅

📁

🏷️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